台灣衛誌榮獲109年國家圖書館「台灣學術資源影響力:期刊資源貢獻獎」第二名
2020/08/01
賀!台灣衛誌榮獲109年國家圖書館「台灣學術資源影響力:期刊資源貢獻獎」第二名。
國家圖書館為台灣法定送存圖書館,本獎項為期刊送存國家圖書館以各種閱覽方式累積之被使用數,以「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為統計工具,整合統計紙本調閱、影像使用量、PDF下載次數之合計。獎項對台灣衛誌來講是一項肯定與榮譽
新書推薦:職災之後: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
2020/07/14
編者:鄭雅文
經濟成長是每個國家追求的目標,在這過程中卻有許多勞工犧牲了身心健康甚至失去生命。而台灣長期以來紛亂的職災補償制度不僅未能降低勞雇衝突,反使職災者陷入法律迷宮。時值政府推動《職業災害保險法》立法之際,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研究團隊與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將研究成果編撰為《職災之後: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今(22日)於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辦新書發表會,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讓更多人了解這個議題,激發更多社會關注與公共討論,促進職業災害補償制度的改革。
繼續閱讀
宗教活動多 男人較健康 有拜有保庇? 女人可未必
2020/05/05
2017-05-05 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國內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擁有宗教信仰的男性身體健康較佳,宗教活動參與度愈高,健康狀況越好;但女性剛好相反,宗教活動較頻繁,生理及心理反而較不健康,「有拜有保庇」這句話,似乎不適用在女性身上。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另一個影響男性健康的因素為有無配偶,調查發現,有配偶的男性健康狀態遠優於沒有配偶。但對於女性來說,有沒有配偶,則與健康狀態無顯著關係。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傳統女性扮演著照顧者角色,即使沒有了另一半,還是可以好好照顧自己。至於男性,則習慣被照顧,要是妻子先走了,可就生活困難。
最新一期「台灣衛誌」刊登「性別差異在宗教信仰與健康生活品質關聯性之研究」,研究團隊希望找出有無宗教信仰、宗教活動參與度,和健康生活品質之間的關聯性。
-
最新預刊
台灣男性工作者的年度噪音暴露劑量和聽閾及耳石-前庭功能之相關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究男性工作者年度噪音暴露劑量(ANE)和聽力及前庭功能之相關。方法:我們給予噪音暴露組(NE)51人和對照組(CR)29人,施測純音聽力檢查、頸部和眼部前庭誘發肌電位測驗(VEMPs),並以台灣華語版職業暨休閒娛樂噪音暴露問卷,分別計取得聽力閾值、耳石-前庭功能以及ANE。結果:NE組的平均ANE(85.8 dBA, SD = 5.05)顯著高於CR組(67.9 dBA, SD = 2.93)(p < .001)。聽力方面,ANE和3,000及4,000 Hz純音聽閾有顯著低至中度正相關(r = 0.283-0.385, p < .05),ANE數值越高,此兩個頻率聽閾值則越差。此外,噪音暴露和年齡增長都會加重高頻3,000,4,000,6,000 Hz的聽閾值。兩種前庭肌電位檢查均顯示兩耳間振幅差異比在NE組(cVEMPs: 28.9%; oVEMPs: 26.7%)的異常比例高於CR組(cVEMPs: 17.4%; oVEMPs: 0%),且NE組整體VEMPs異常的風險比是CR組的4.54倍(95%CI [1.33, 15.49])。結論:年度噪音暴露劑量(ANE)過高的工作者,不僅是噪音型聽力損失高風險族群,其耳石-前庭神經路徑功能檢測異常的比例也較高。建議職場高噪音暴露人員,除監控其聽閾變化,也應關注內耳前庭系統的潛在傷害。
READ MORE
-
原著
台灣醫院市場競爭程度、地區付費能力與醫院收費水準
42卷4期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醫院市場競爭程度、地區付費能力及個人所得與醫院收費之間的相關性。方法:本研究資料來源為2018-2019年健保署委託之「住院病人就醫經驗調查運作模式之先驅研究」計畫的「住院病人就醫經驗(PEHC)」調查結果,調查對象為20歲以上之出院病人,並使用序列羅吉特模型,估計醫院向住院病患收費金額多寡之決定因素。結果:研究結果顯示,當醫院所在地為高度競爭的環境時,其收費較高的機率是位於低度競爭市場之醫院的1.51倍。再者,若醫院所在地區付費能力高、病患家戶所得較高及中等者,醫院收取較高費用的機率亦較高。最後,病人特性(住院日數、病房類型、年齡、自覺疾病嚴重度)也與出院收費呈顯著正相關。結論:醫院收費與市場競爭、地區與個人付費能力呈正相關,通常醫院高收費隱含高品質,政府應正視過量品質可能衍生高成本的隱憂,以及與付費能力相關之醫療品質的城鄉差距,並採取相應措施,以促進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防範城鄉之間健康不均現象的惡化。
READ MORE
-
原著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法探討芳香療法對於緩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的效果
42卷4期
目標:本研究之目的是以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法,整合及探討芳香療法對於緩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的效果。方法:搜尋的資料庫包含:搜尋於2023年5月前發表於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等電子資料庫。擷取後之資料採用RevMan 5.4軟體進行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以檢視芳香療法介入對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之效果。結果:納入結果分析的有9篇文章,共納入523位受試者(實驗組262人&對照組261人),95% CI [-0.75, -0.40],Z=6.38, p < 0.00001,顯示綜合效果量為-0.57(95% CI: - 0.75, -0.40),表示芳香療法介入可改善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且成效為中等程度。在次群體分析部份呈現:芳香療法使用途徑為「嗅吸」方式、使用「玫瑰」或「薰衣草」精油且精油濃度「大於等於40%」,可有效緩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結論:建議醫院的管理者,可提供護理人員濃度「大於等於40%」「玫瑰」或「薰衣草」精油置於休息室,護理人員自備精油瓶並於每日兩次的休息時間添加0.5 c.c.精油於瓶中進行「嗅吸」,以緩解工作壓力。未來希望納
入更多實證研究,針對芳香療法介入的種類、濃度、單次使用時間、頻率及介入多久進行分析,以對於芳香療法介入改善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的措施,提出更完整方案。
READ MORE
-
媒體報導
宗教活動多 男人較健康 有拜有保庇? 女人可未必
2017-05-05聯合晚報A7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國內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擁有宗教信仰的男性身體健康較佳,宗教活動參與度愈高,健康狀況越好;但女性剛好相反,宗教活動較頻繁,生理及心理反而較不健康,「有拜有保庇」這句話,似乎不適用在女性身上。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另一個影響男性健康的因素為有無配偶,調查發現,有配偶的男性健康狀態遠優於沒有配偶。但對於女性來說,有沒有配偶,則與健康狀態無顯著關係。
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傳統女性扮演著照顧者角色,即使沒有了另一半,還是可以好好照顧自己。至於男性,則習慣被照顧,要是妻子先走了,可就生活困難。
最新一期「台灣衛誌」刊登「性別差異在宗教信仰與健康生活品質關聯性之研究」,研究團隊希望找出有無宗教信仰、宗教活動參與度,和健康生活品質之間的關聯性。
該研究主持人台中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晏如,利用國衛院、國健署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全國性抽樣資料,總共分析1萬5978人,男、女性分別為7553人、8425人,在控制年齡、教育程度、婚姻、所得等相關變異因子後,希望釐清男女在信仰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是否有所差異。
整體來說,有宗教信仰比例女性略高於男性,且明顯少抽菸喝酒,生活型態較為健康。但調查卻發現,男性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一般健康狀態均優於女性。
更出人意料的是,研究發現,男性如有宗教信仰,並積極參與宗教活動,則會比其他男性健康。女性則剛好相反,有宗教信仰者,生理、心理及一般健康反而都比無宗教信仰者還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