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預刊
住院管灌病人被不當磨粉給藥之醫療耗用與省思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住院管灌病人被不當磨粉給藥之現況,主要標的是「控制釋放錠」,並以「藥費」計算其衍生出的醫療耗用情形,籲請醫療人員的重視。方法:利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之「全民健保處方及治療醫令明細檔―住院」,統計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健保特約醫事機構中裝有鼻胃管病人,且於住院期間醫師有處方控制釋放錠的藥費。結果:住院管灌病人被不當磨粉的藥費5年總計約為10,976萬元,平均每年約2,195萬元。藥物被不當磨粉的鼻胃管插管人數占鼻胃管插管總人數之比率,五年平均約為52.8%,即有一半以上的插管病人都有藥物被不當磨粉之情事。結論:錠劑被不當磨粉的作業,古今中外一直存在,然因而造成不確定療效及安全性的後果及醫療浪費,卻顯然被忽視。倘醫療人員對於藥物不當磨粉給藥的認知不足,帶來的將會是對病人的治療失當及醫療糾紛,不可不慎。期盼藥商、醫事人員、藥物管理機關能共同合作,對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進行把關。
READ MORE
-
綜論
在宅醫療的新篇章:高價值基礎支付的在宅住院模式
44卷2期
隨著人口老化,急症住院需求增加,然而醫院量能成長有限,以在宅住院模式來補足與強化在宅醫療體系成為重要議題;另一方面,健康體系支付改革近年來逐步朝向「高價值照護」(high-value care)倡議與邁進,提出照護模式除了需有臨床療效外,應以病人為中心,並在合適的成本下,提供全人整合醫療照護。本文從價值基礎照護模式的角度,先討論各國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 HaH)的支付設計是否符合高價值基礎,再針對台灣健保在宅急症照護(即在宅住院)試辦計畫進行解析。本文並提出台灣在宅住院模式面臨的六項基本挑戰,包括1.在宅急症照護的成本未知,2.在宅住院可能具有非醫療的效益但難以測量,3.效益或價值的測量可能有地域差異,4.包裹式支付設計尚未能涵納必要的跨專業人員,5.在宅住院的資訊系統整合的挑戰,以及6.與長照系統整合不易。最後,本文建議未來針對台灣的既有健康體系的特色來調整在宅住院模式,例如與長照系統整合,或是擴大更多醫事人員的整合與團隊組成,擴大導入資訊科技等,使在宅醫療朝高價值的全人照護模式邁進。
READ MORE
-
原著
青少年族群的二手酒害:危險因子與生活品質影響
44卷2期
目標:飲酒造成的傷害不僅限於飲酒者,也會影響周遭或社區他人。本研究旨在了解台灣青少年二手酒害之盛行率、風險因子與其對生活品質之影響。方法:利用107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計畫,樣本為具全國代表性之3,598名12-17歲青少年,調查其家庭與個人社經背景、終生所受過之八種二手酒害,並以EQ-5D-5L分析其多面向之生活品質。研究使用複雜問卷分析、羅吉斯迴歸與Tobit迴歸進行分析。結果:在12至17歲的受訪者中,二手酒害的終生盛行率為0.92%。在各風險因子中,父母皆有飲酒與遭受二手酒害的關聯性最為顯著(調整後勝算比為14.1)。在個人因素方面,有逃家經驗及每月飲酒者,其遭受二手酒害的調整後勝算比分別為5.78與5.75。值得注意的是,二手酒害顯著降低青少年族群生活品質分數(調整後β = -0.17),在焦慮/沮喪面向尤為嚴重。在遭受二手酒害的青少年中,僅有16.3%曾向外求助。結論:二手酒害是台灣社會評估飲酒傷害不可忽視的角度。對於未成年族群,家庭飲酒環境是極為重要的危險因子。針對二手酒害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生活品質的傷害,後續的酒害防治政策須將家戶內酒害納入標的,辨識出社區中隱藏的酒害,以減少酒精對年輕世代的短期與長期傷害。
READ MORE
-
媒體報導
宗教活動多 男人較健康 有拜有保庇? 女人可未必
2017-05-05聯合晚報A7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國內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擁有宗教信仰的男性身體健康較佳,宗教活動參與度愈高,健康狀況越好;但女性剛好相反,宗教活動較頻繁,生理及心理反而較不健康,「有拜有保庇」這句話,似乎不適用在女性身上。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另一個影響男性健康的因素為有無配偶,調查發現,有配偶的男性健康狀態遠優於沒有配偶。但對於女性來說,有沒有配偶,則與健康狀態無顯著關係。
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傳統女性扮演著照顧者角色,即使沒有了另一半,還是可以好好照顧自己。至於男性,則習慣被照顧,要是妻子先走了,可就生活困難。
最新一期「台灣衛誌」刊登「性別差異在宗教信仰與健康生活品質關聯性之研究」,研究團隊希望找出有無宗教信仰、宗教活動參與度,和健康生活品質之間的關聯性。
該研究主持人台中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晏如,利用國衛院、國健署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全國性抽樣資料,總共分析1萬5978人,男、女性分別為7553人、8425人,在控制年齡、教育程度、婚姻、所得等相關變異因子後,希望釐清男女在信仰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是否有所差異。
整體來說,有宗教信仰比例女性略高於男性,且明顯少抽菸喝酒,生活型態較為健康。但調查卻發現,男性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一般健康狀態均優於女性。
更出人意料的是,研究發現,男性如有宗教信仰,並積極參與宗教活動,則會比其他男性健康。女性則剛好相反,有宗教信仰者,生理、心理及一般健康反而都比無宗教信仰者還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