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衛誌榮獲109年國家圖書館「台灣學術資源影響力:期刊資源貢獻獎」第二名

2020/08/01

賀!台灣衛誌榮獲109年國家圖書館「台灣學術資源影響力:期刊資源貢獻獎」第二名。 

 

國家圖書館為台灣法定送存圖書館,本獎項為期刊送存國家圖書館以各種閱覽方式累積之被使用數,以「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為統計工具,整合統計紙本調閱、影像使用量、PDF下載次數之合計。獎項對台灣衛誌來講是一項肯定與榮譽

 

新書推薦:職災之後: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

2020/07/14

編者:鄭雅文

 

經濟成長是每個國家追求的目標,在這過程中卻有許多勞工犧牲了身心健康甚至失去生命。而台灣長期以來紛亂的職災補償制度不僅未能降低勞雇衝突,反使職災者陷入法律迷宮。時值政府推動《職業災害保險法》立法之際,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研究團隊與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將研究成果編撰為《職災之後: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今(22日)於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辦新書發表會,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讓更多人了解這個議題,激發更多社會關注與公共討論,促進職業災害補償制度的改革。

繼續閱讀

宗教活動多 男人較健康 有拜有保庇? 女人可未必

2020/05/05

2017-05-05 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國內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擁有宗教信仰的男性身體健康較佳,宗教活動參與度愈高,健康狀況越好;但女性剛好相反,宗教活動較頻繁,生理及心理反而較不健康,「有拜有保庇」這句話,似乎不適用在女性身上。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另一個影響男性健康的因素為有無配偶,調查發現,有配偶的男性健康狀態遠優於沒有配偶。但對於女性來說,有沒有配偶,則與健康狀態無顯著關係。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傳統女性扮演著照顧者角色,即使沒有了另一半,還是可以好好照顧自己。至於男性,則習慣被照顧,要是妻子先走了,可就生活困難。

最新一期「台灣衛誌」刊登「性別差異在宗教信仰與健康生活品質關聯性之研究」,研究團隊希望找出有無宗教信仰、宗教活動參與度,和健康生活品質之間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