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預刊
戒癮動機中的處遇準備與家庭支持的關聯性:針對社區處遇中物質使用者的分析
目標:相較於司法處遇帶來的外在戒癮動機,社區處遇能否有益於內在戒癮動機,國內研究相對有限。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動機中的處遇準備與家人支持的關聯性。方法:本研究以全台灣13所民間戒癮處遇社區的150位入住者為對象,包含130位男性與20位女性,其中有94人具有更生人身分。本研究應用自陳式家庭支持網絡及功能問卷、戒癮動機問卷進行測量。本文將家人社會支持功能區分為情緒支持、實質支持與資訊支持;戒癮動機以處遇準備為主要探討問題。結果:研究發現家人支持總分與動機之處遇準備呈現正相關(r=.204, p<0.05);家人之情緒支持與處遇準備(r=.212, p<0.05)呈現正相關;在控制相關變項後,僅性別、家人戒癮協助、家人支持總分對於處遇準備具有統計顯著。結論:未來政策考量提供家庭支持服務時,應重視家庭關係改善的內涵,更加重視情感性的支持功能,並關注性別差異對於成癮者處遇準備的影響;實務上若能關注增進成癮者處遇準備的相關服務,將可能提升其處遇動機,裨益於整體處遇結果。
READ MORE
-
綜論
人類乳突病毒基因篩檢自我取樣:子宮頸癌篩檢的新方式
43卷4期
子宮頸癌在台灣仍是女性常見的十大癌症之一,其主要原因為高危險性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為提升子宮頸癌的篩檢率,台灣政府為無法外出或六年以上未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的女性提供了人類乳突病毒基因篩檢或病毒基因自我取樣的選項。然而,2021年全台灣36歲以上的女性中,仍有約278萬名在過去6年內未接受子宮頸癌篩檢。本文旨在比較子宮頸抹片與人類乳突病毒基因篩檢的差異,並介紹人類乳突病毒基因自我取樣這一新方法。研究顯示,人類乳突病毒基因篩檢的敏感度高於傳統抹片篩檢,且篩檢呈陰性的女性可以延長篩檢間隔,從而提高篩檢效率。自我取樣不僅具有高度一致性,敏感度也無明顯差異,同時為女性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性和個人隱私的保護,有效減少尷尬和焦慮感。儘管少數女性可能在自我取樣後感到輕微不適,但多數女性更傾向於採用這種方法,顯示自我取樣未來可能成為台灣另一種受歡迎且有效的子宮頸癌篩檢新選擇。
READ MORE
-
綜論
家屬代理維生醫療決策之道德基礎、標準與決策形成模式:對台灣安寧緩和政策的反思
43卷4期
當老化或病情影響而無法為自己做醫療決定,需由他人代為進行,此即醫療上之代理決策。維生醫療抉擇是生命最後一哩路上,關涉個人尊嚴與生活品質之重要決策。鑒於預立醫療相關文件(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預立醫療決定書)之簽署率偏低,當無決定能力病人需進行維生醫療抉擇時,仍以家屬代理決策最為常見。本文回顧其他國家關於家屬代理決策之道德基礎、標準與決策形成模式之相關文獻,藉以檢視我國現行規範,並對相關安寧緩和政策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READ MORE
-
媒體報導
宗教活動多 男人較健康 有拜有保庇? 女人可未必
2017-05-05聯合晚報A7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國內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擁有宗教信仰的男性身體健康較佳,宗教活動參與度愈高,健康狀況越好;但女性剛好相反,宗教活動較頻繁,生理及心理反而較不健康,「有拜有保庇」這句話,似乎不適用在女性身上。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另一個影響男性健康的因素為有無配偶,調查發現,有配偶的男性健康狀態遠優於沒有配偶。但對於女性來說,有沒有配偶,則與健康狀態無顯著關係。
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傳統女性扮演著照顧者角色,即使沒有了另一半,還是可以好好照顧自己。至於男性,則習慣被照顧,要是妻子先走了,可就生活困難。
最新一期「台灣衛誌」刊登「性別差異在宗教信仰與健康生活品質關聯性之研究」,研究團隊希望找出有無宗教信仰、宗教活動參與度,和健康生活品質之間的關聯性。
該研究主持人台中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晏如,利用國衛院、國健署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全國性抽樣資料,總共分析1萬5978人,男、女性分別為7553人、8425人,在控制年齡、教育程度、婚姻、所得等相關變異因子後,希望釐清男女在信仰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是否有所差異。
整體來說,有宗教信仰比例女性略高於男性,且明顯少抽菸喝酒,生活型態較為健康。但調查卻發現,男性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一般健康狀態均優於女性。
更出人意料的是,研究發現,男性如有宗教信仰,並積極參與宗教活動,則會比其他男性健康。女性則剛好相反,有宗教信仰者,生理、心理及一般健康反而都比無宗教信仰者還差。
READ MORE